欢迎您来珠宝人才网

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珠宝新闻 > 珠宝行业 > 珠宝行业 > 倡议书:全面助推河南玉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倡议书:全面助推河南玉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时间:2025/8/22 阅读:546次

全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各会员单位:

    玉者,石之美也,承载着中原文化的千年底蕴;业者,道之守也,托举着行业发展的时代重任。石佛寺玉器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玉器集散地,它是几代人用匠心与诚信长期积累的成果,深得百姓信赖,更是全国消费者向往的玉石圣地。然而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曝光的镇平县石佛寺镇玉器市场个别商家造假售假行为,不仅刺痛了消费者的信任,更让河南珠宝玉石行业蒙羞,给“中国玉雕之乡”的金字招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河南作为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珠宝玉石产业从新石器时代的独山玉文明延续至今,已形成以镇平为核心、辐射全省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百万,年产值居全国前列。石佛寺镇“无中生有”的创业传奇,正是这份产业根基的生动注脚。但当前行业出现的个别问题,折射出监管环节尚存短板,这更警醒唯有借此次事件深挖根源、补齐漏洞,才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市场根基,守护好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商业信誉。

    为守护河南珠宝玉石产业的生命线,重塑行业公信力,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向全省各会员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一、守正固本,珍视品牌生命线

    我们深知产业兴衰系于诚信。河南玉雕的魅力,不仅在于精湛工艺,更在于“货真价实”的口碑传承。全体从业者需清醒认识,石佛寺的玉雕市场能成为行业标杆,靠的是“真材实料”的坚守,而非“投机取巧”的钻营。河南珠宝玉石产业能立足全国,凭的是“以诚待人”的商道,而非“以假乱真”的伎俩。要以“行业兴衰,人人有责”的担当,将诚信内化为经营准则,让“河南玉雕”回归“真品、真价、真情”的本色。

二、清源去浊,斩断造假利益链

    坚决向行业乱象亮剑,严禁以次充好,对青海料、韩料等仿冒新疆和田玉、用人工处理手段伪造天然玉石的行为“零容忍”,凡经处理的玉石产品,必须明确标注“优化”、“处理”或者工艺品等信息,不得冒充天然玉石销售。严禁证书造假,坚决抵制和依法打击伪造、变造鉴定证书,冒用权威机构名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推动鉴定证书电子化、可追溯。严禁工艺造假,不得混淆“手工雕”、“机雕”、“大师落款”等概念,让每一件产品的工艺信息都真实可查。

三、规范经营,构建透明新生态

    推行“阳光销售”机制,所有商品必须明码标价、明码标质,标注材质、种类、产地、工艺、价格、是否经过人工处理等核心信息,杜绝“漫天要价”、“虚假折扣”等价格欺诈。线上直播需“所见即所得”,禁止使用滤镜过度美化、隐瞒瑕疵,主播必须如实介绍产品特性,不得编造“收藏升值”、“大师传承”等虚假话术。建立“先行赔付”制度,企业和商户需公示退换货规则,主动化解消费纠纷。

四、协同共治,织密行业防护网

    协会将牵头建立行业协会、商家、消费者“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强化行业自律,组建专家巡查组,对全省重点市场、直播间开展常态化排查,对违规者列入行业黑名单。畅通举报渠道,设立24小时投诉热线和线上平台,鼓励消费者、从业者举报违规行为,查实后予以奖励。联动监管部门,定期通报违法违规案例,配合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造假必查、查必严惩”的高压态势。

五、传承创新,重塑文化新标杆

    河南珠宝玉石产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是文化载体。我们要以此次整治为契机,重拾“工匠精神”:一方面深耕传统技艺,将非遗玉雕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普及宝玉石鉴定、玉文化知识,让每一位销售者都成为玉文化的合格传播者,让消费者在购买中感受中原玉文化的深厚底蕴。

    “千年玉脉,毁之易,守之难。”河南珠宝玉石行业的复兴,不在一时的流量狂欢,而在长久的诚信坚守;不在个别商家的投机取巧,而在全行业的躬身践行。让我们以玉为镜,照见初心;以信为基,行稳致远。从每一块原料的甄选开始,从每一份证书的出具做起,从每一次交易的坦诚出发,共同擦亮“河南玉雕”的文化名片,让中原玉魂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2025年8月21日  


来源: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