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上期刊登了“大学生研究生就业违约常见情形”后,有读者来电,希望能刊登一些毕业生就业求职方法经验等。本刊委托在校大学生记者,对北京生源较多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近两年的毕业生进行了采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本科及第二学位毕业生共计1456人,其中升学173人,占11.88%;申请出国留学的108人,占7.42%;实际参加就业的1175人,占80.70%。在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中,1121名毕业生已就业,54人尚在挑选。本科生(含二学位)一次就业率为96.29%。
二外的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教育系统等行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深圳、青岛、大连、天津、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北京地区最多。
就业求职过程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应聘者个人的实力。笔者采访的一些成功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好求职这首诗,也是“诗在功夫外”。很多学生早早明白这一点,在大学期间就不断积累,他们往往能比较容易得到令同学羡慕的工作。就职于新华社的常璐:
宁愿睡地下室也要去实践
二外英语系05届本科毕业生常璐,大学前3年每天坚持6时起床练习口语,周末则在自习室一呆就是一天,她称之为“闭关”。大学4年,常璐成绩一直相当优秀,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
常璐的家乡在陕西,每一个暑假她都没有回过家,而是留在北京实习或自行实践。她做过的工作有普通公司、基层政府的文员,有大型国际活动的翻译,有国家高级政府和世界著名公司的职员……有些是通过学校获得的,有些则是自己努力寻找的。如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做翻译,就是自己在网上看到要举行国家广电展,心想他们一定需要翻译,就主动与广电总局联系表示自己愿意做义务翻译,结果就被通知去面试并通过了。有一年暑假她自行实践,学校宿舍重建,她就住在地下室里,潮湿得被子能拧出水来,天刚蒙蒙亮,就会听到上面工地做工的声音。想到自己一直喜欢的那句话——“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她又坚决地留了下来。
现就职于外交部的张良:
每周都从二外跑到人大听课
二外俄语系06届本科毕业生张良,除了学习俄语专业,他还为自己制定了“考研”的目标,经常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听经济类的课程与讲座,坚持阅读经济类报刊,每周他还要花上12块钱的车费,往返于二外与人大之间,去听人大教授的课。大四时张良报考了外交部,公务员考试中,他的数学题做得既快又准确。专业俄语加上数学与经济学成绩,成了张良考取外交部的三根有力的顶梁柱。“勤能补拙”这个词语用在张良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就职于国信集团的张博:
曾经每天10个小时疯狂读英语
二外阿拉伯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张博,专业是阿拉伯语,但他的英语水平令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佩服不已。张博曾获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季军,还曾经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的《希望英语》(CCTV OUTLOOK)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和比赛评委。每天几个小时的阿拉伯语专业课和英语学习是他的必修课。在大二寒假,他为了参加一次为期25天的口译培训,每天10小时以上疯狂地大声朗读英语,想到什么就译什么,看到什么就译什么。张博说,仅仅听老师讲课是不够的,自己还要有意识地将兴趣与专业结合,在课后多拓宽多挖深,这样在求职时自己才能有分量!就职于惠普公司的屠一凡:
大多数外企很看重认证考试
二外日语系本科毕业生屠一凡在校期间,曾担任过日语系学习部部长、系团总支书记,多次参与系大型活动的组织。她说,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能锻炼与人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工作中很重要。
屠一凡的日语专业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从没有放松过英语的学习,大二时顺利地通过四、六级,大三时报名参加了托业考试,同时也经常使用电脑,拿到了微软办公应用大师的认证书。关于考证,屠一凡有自己的看法:证书的取得是次要的,在准备考试的过程所积累的知识以及对自身的完善,才是最大的收获,这使屠一凡能够在惠普的招聘中,通过简历的筛选、笔试、三次面试的层层关卡,拉开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帷幕。
现就职于北方工业公司的刘博:
实习经历是找工作的重要砝码
二外法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刘博认为:由于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正式的实习经历是面试单位判断你实际能力的重要参考。几乎所有单位都会问应聘者关于实习的经历,有的公司还要看看实习鉴定,很多公司招聘的统一登记表上都会在实习经历(或称工作经历)那一栏上要你写出证明人。当然,越是实力强的实习单位,就越为你的求职加上了更多的成功基础。一份perfect的实习鉴定就足以让老板眼前一亮——同等条件下,至少你不是一个办公室“菜鸟”(什么都要别人教)。大学生最初的实习单位可能并不会给你太多的工作,但自己要找工作做,不懂的要问,没有人会笑话你不懂,而只会笑话你不懂装懂。
就职于中国建材进出口公司的蒋政:
找工作不要光看薪水多少
二外阿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蒋政认为,求职时薪水的高低是次要的,最主要是看公司的发展潜能,能够提供多大的舞台让你表现,要找那种能够培养你、发展你的企业。他的建议是:大一大二阶段不要多想,学习依旧是主题;大三的时候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加各方面的经验;大四时,有两个重要的事情要在头脑里进行:一是要清楚自己的特点、性格、能力等,二是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不要光盯着工资。现就职于凤凰卫视的艾叶:
求职切忌漫无目的乱撒网
二外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艾叶说,自己在求职的时候考虑过凤凰卫视和诺基亚这两个公司,但觉得诺基亚这种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工作氛围较为严肃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因为自己不喜欢被拘束,而且从小就喜欢媒体,所以就选择了凤凰卫视公关部。她看有关凤凰卫视的简介,想一切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在面试过程中,公关部主任除了问一些为什么来凤凰卫视、学什么专业这一类的常规性问题外,还问了一些能不能开车、爱不爱唱歌、喜不喜欢玩等,测探一个人的性格和素质。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还应该加入一些社团,培养自己的工作、交际能力,多参加一些实习工作,为以后打基础。
就职于LG物流公司的王亚聪:
简历就是你的名片
二外韩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LG物流公司的王亚聪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可能辜负你,惟有知识不会。”
王亚聪在求职面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面试往往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事先对自己应聘的职位做有针对性的准备。第二,对应聘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表达出来。第三,简历就是你的名片,一定不要出现皱皱巴巴、错别字、基本语法错误等问题,一份简历就能折射出你做事的态度。奖学金、四六级证书和其它奖励的内容,可尽量设置在简历比较醒目的地方,因为那是你能力和学历的证明;工作(或实习)经历是重中之重,要尽量列举与你所求职位相关的工作内容。社会实践也是重点,比如学生会的工作、志愿者服务等。至于英文简历,就算别人没特别要求,你也可以附上。
面试国企的简历可以稍详细一些,方便对方知道你的更多细节,格式也中规中矩一些;面试外企的简历就可以稍显你的个性,简洁明了,让重视效率的外企知道你各方面能力就够了。就职于商务部的赵扬:
进行面试要重视细节
二外英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商务部的赵扬,在谈到求职的经历时说到:“我刚开始应聘并不顺利,公务员考试没有通过,还与外交部失之交臂,心态非常差。经过家长和朋友的鼓励,自己心理调节,我终于从失败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成就了与商务部的‘约会’。”赵扬提出建议:进行面试时,要特别重视细节。从你进入面试房间,言行、态度、甚至眼神,面试单位都会很仔细的观察。有个同学,学习非常好,计算机也很棒,到一家文化单位应聘的那天,天气特别热,他就穿着凉拖、大短裤去了,自然是没有通过面试。通常正式的穿着要比不正式的好。男生可穿西装、打领带,女生穿职业装,避免露趾鞋和牛仔裤;尽量口齿清晰,让别人都听得懂,语言组织方面要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要谦虚、谨慎、细心。
整整待业了4个月的小高:
专业功底差,求职前不了解公司
二外法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小高,从今年7月初毕业到现在整整待业了4个月。他的专业成绩非常差,又没有参加过什么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简历上没有能够“出彩”吸引人的地方。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请他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他一个也答不出来,自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应聘了10多家单位都未能签约的小殷:
好高骛远怕吃苦,导致就业失败
二外德语系07届本科毕业生小殷,自今年3月份开始,应聘了10多家单位都未能签约。其实,他本人的专业成绩并不差,相貌、沟通能力等方面也都不错。笔者采访他时了解到,一些单位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锻炼一年,他一看刚工作就要经常出差、做基层最累的工作,就打起了退堂鼓。对于不需要“吃一年的苦”的工作,他又不满意,认为这些工作不是工资太低,就是工作环境太差,要不就是工作本身太累。他总觉得有更理想的工作在前方等着他,因此一次次放弃了本可以就业的机会。
高校中确实存在很多像小殷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期望值过高,对一些低档次的工作不屑一顾,盲目追求一些脱离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而且怕吃苦、怕受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是很自然的。